研究背景
高密度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领域被普遍应用。然而,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渗透效果不尽如人意,这直接影响了电池的容量、效率和循环寿命。鉴于此,提升电解液的渗透效果变得极其重要,这不仅关系到电池性能的增强,还与新能源行业的进步密切相关。因此,对工艺参数和电解液配方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。
溶剂体系优化
电解液的粘稠度和渗透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溶剂的类型。若减少粘度较高的EC成分比例,相应增加粘度较低的DMC成分比例,能有效降低电解液的粘稠度。这样的调整有利于电解液在正负极间的渗透。实验显示,方案4,即2.1部分提到的方案,是在综合考虑后得出的最佳方案。此方案中,恰当的溶剂比例可提升电解液的渗透能力,进而为电池性能的提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。
电解质盐含量确定
LiPF6电解质盐的用量至关重要。实验中需精确控制其比例,以确保找到最佳数值,并确保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不受影响。此外,还需关注电解液的粘度。LiPF6的浓度变化会影响电解液的粘度和润湿性。适宜的浓度不仅能提升润湿性,还能保持电池的电导率及其他性能的稳定性。
添加剂作用研究
适量添加的成分对电解液性能有显著增强。我们针对FB和FS001这两种添加剂,进行了四种不同配比的实验,并将结果与标准配方进行了比较。通过精确调整添加剂的配比,我们不仅保持了电池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,还提高了电解液的渗透能力。这些不同比例的实验,其效果各有不同。
配方优化方案设计
经过对溶剂系统、锂盐及添加剂的渗透特性进行详尽分析,我们制定了电解液配方的改进策略。在实验对比中,方案一的基础电解液渗透效果不理想,负极片存在较多问题。实际测试结果显示,其容量及库仑效率较低,交流阻抗较高,厚度过大,循环稳定性较差。其他方案逐步对溶剂体系进行了优化,同时加入了浸润性添加剂的混合物,从而使得性能得到了持续的提升。
最终方案优势
选取特定的电解液配比,溶剂部分按25%的EC、45%的EMC和30%的DMC比例配置。在这个配比里,LiPF6的浓度被定为每升1摩尔。另外,加入2%的浸润剂FB,0.01%的FS001,以及1%的成膜剂VC。这种电解液在磷酸铁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应用上表现出色,它的渗透力很强,电化学性能也十分突出,为电池的实际使用打下了稳固的物质基础。
这项技术能否让电解液渗透力更强,在更多电池种类中得到应用,您怎么看?您可以点个赞,转发这篇文章,并发表您的看法,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。